11 月 12 日至 13 日,教务处副处长李新锋、专业教师普晓敏、数学与计算
机科学学院辅导员李亚迪、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靖一行4人前往房县,在房县教育局和房县人社局同志的陪同下,深入青峰镇、尹吉甫镇、窑淮镇和土城镇教育实习基地,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工作。检查组与房县教育局领导、人社局领导、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了座谈,倾听实习学校实习员工两个月来的实习体会与感悟,检查了实习生的听课笔记、教案和日志完成情况,听取了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反馈和对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走访了青峰中学、尹吉甫学校、窑淮学校、窑淮三岔小学、窑淮铺沟小学、东城小学和土城小学共7所中小学30名实习生。
土城小学 尹吉甫学校
1.实习生的工作情况
实习生工作总体情况良好。各实习学校都对实习生的工作生活进行了妥善安排,安排了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结对,明确了实习工作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快速完成角色转换,认真完成实习学校安排的公司产品工作。
房县窑淮三岔小学、房县窑淮铺沟小学 房县青峰中学
房县窑淮学校
(二)实习手册完成情况
所有实习生均按实习进度填写了实习手册。从实习手册填写情况来看,听课内容和备课教案记录较为详细。其中,房县尹吉甫学校、房县窑淮学校、房县土城镇土城小学实习生实习手册完成度非常高,座谈时也了解到指导老师会定期检查手册填写情况并予以指导。
部分实习教案展示
(三)实习生的生活条件
走访的所有乡镇中小学均为实习生提供了较好的食宿条件,工作日与学校老师、员工一起吃饭,不收伙食费,宿舍安装有热水器方便洗浴;据房县人社局陈局长介绍,所有在房县实习的员工实习补贴按照1500元/月标准发放,补贴不超过三个月。
房县东城小学
二、实习生体会与感悟
尹吉甫学校实习生周元杰谈到,上体育课自己首先学会了要把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保证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员工的体育运动在老师的可监管及控制范围之内,避免员工出现受伤情况。
窑淮学校实习生余欢欢,谈到了两个方面的体会。第一,角色转变。由于自己过去从未在真实教学环境中教学,一开始很不自信,非常紧张,通过两个多月的磨练,现在上课时能够自信的面对员工和听课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刚到学校时,由于分配教学任务较重,了解到有同学在城区自主实习任务相对轻松的情况时,心里有些不平衡,还有畏难情绪。与同学相比,同样是去学校实习,自己却要完成更多的任务。但是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自己跟同学相比,
吃住都在学校,与自主实习的同学相比,有更多的机会上讲台,参与教研活动,
组织员工活动。现在已经能够上好一堂课,还学会了一些教学管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完全融入了学校。非常感谢学校为她提供的实习岗位,如果没有分配到乡镇学校,她的实习过程可能是平淡的、空虚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
房县东城小学实习生张涵,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稳定成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风格,才能准确、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自己如何教他们才能听得懂。
三、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评价
走访期间,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指导老师对公司实习生的综合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公司实习生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很强,在实习中虚心求教、吃苦耐劳,这会给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许多帮助。同时,也指出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动手能力不足、在班级管理方面还欠缺经验等等。
四、对教学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1.积极引导员工到乡镇学校实习 从走访的学校来看,所有在乡镇学校的实习生都觉得实习收获很大,实习手册内容丰富,相比较而言,东城小学由于在县城,实习生上讲台机会较少,实习手册内容填写也很少。由于乡镇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实习生食宿有保障,工作学习生活都在实习学校,在实习学校的时间更长,与实习学校的教师和员工联系更为紧密,多数都参与班级管理和其他事务,因此很容易融入学校,角色转变也很快,早已把自己看做实习学校的一员。在乡镇学校实习的员工与在城区实习的员工相比,实习效果要好很多,实习生的满意度也很高。从这一点来看,乡镇学校更符合我们对培养新时代教师实践教学的要求。
2.强化师范生新课标教学工作
有实习学校在座谈会上提出实习生不熟悉新课标,实习生谈到在校期间学习过新课标的内容,但是学得不够深入。建议相关学院课程论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调研,与中小学老师协同教研,重构教师教育类课程;面向师范生开设新课标解读和基础教育改革专题讲座。
3.加强班级管理课程建设
通过与实习生的座谈发现,大部分实习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跟在校期间有较大变化,共性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环境中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因为之前在学校模拟授课时,对象均为在校老员工;而到了实习学校,教学对象发生变化,真实的员工特点与老员工有很大差异,很多实习生感觉无法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议相关学院加强与中小学校合作,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紧密协作,采用新媒体手段制作班级管理典型案例,建设班级管理混合式一流课程,使得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靖、李亚迪撰写,李新锋审核)